9/15/2004

海水淡化每噸18元 向以色列取經

【聯合新聞網 記者王淑瑛/報導】 海水淡化不再是「貴」不可攀的水資源,行政院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一行日前赴以色列,考察全球最大海淡廠發現,淡化成本每公噸約新台幣18元左右,遠低於國內海淡廠及建造水庫的成本,張景森認為,這顯示海水淡化等非傳統水資源已具發展潛力,且隨科技快速進步,未來處理成本還會再低,台灣對這種趨勢發展不能再視而不見。

張景森指出,1998年時,以色列就評估地表水與地下水等傳統水資源的供應量已接近極限,必須以非傳統水資源來滿足2020年時的用水需求,其中,海水淡化部分,原目標是由1000萬噸處理水量大幅提高為2億噸,但因科技進步神速,BOT興建中的阿希奇隆海淡廠年處理水量的能力就達1億噸,以色列已將海水淡化目標大幅上修到4億噸。

阿希奇隆不僅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海淡廠,出水量幾占以色列家庭用水量的10分之1,該廠處理成本也將是全球最便宜的,每公噸單價僅55分美金,相當於新台幣18元左右。

張景森指出,海水淡化過去被認為不符經濟效益,但以國內新建水庫雲林湖山水庫為例,水庫原水成本就達每公噸27元,而且建水庫對生態破壞很大,相當之下,取之不盡的淡化海水反而比築壩、建庫的傳統水資源便宜得多。

阿希奇隆海淡廠的處理成本為什麼這麼便宜?經建會表示,一是它規模大,平均一天出水量高達30萬噸,遠較國內新竹科學園區海淡廠的3萬噸來得大,二是過濾海水的薄膜成本已經下降,三是該廠同時興建天然氣發電廠,並與公共電網聯結,隨時選擇其中較便宜的電,作為海水淡化主要的動力來源。

張景森說,技術進步應該是海淡成本得以下降的最大關鍵,而且這個水價已經完全反映成本,政府並未補貼;政府唯一做的,就是保證收購淡化海水,然後交給水公司供應給用戶。

由於以色列這項BOT工程是開國際標,非以色列獨有技術,張景森認為,應該可以在全球複製這項技術,以接近、甚至更低的成本進行海水淡化;不過,海水淡化在以色列雖被認為是消除用水「赤字」的唯一途徑,沙漠中東認為水是「藍色黃金」,更重視的是用水效率,因此,包括汙水回收再利用,也是受到重視的非傳統水資源,以色列的絕大部分的農業用水,就是以再生水進行灌溉。

張景森認為,國內用水太浪費,要免除水荒,未來除應積極興建海淡廠外,農業方面,也應全面規畫節水管路,不能再任由溝渠式的灌溉水道浪費水資源。

9/13/2004

豪雨特報分級增列特大超大,將有豪雨假

【台灣日報 】 (記者顧美芬∮台北報導)

中央氣象局(新聞、網站)昨天宣布豪雨特報分級,除了原有的「大雨」、「豪雨」外,另增列「特大豪雨」、「超大豪雨」。特大豪雨為24小時內累積雨量達到200毫米以上、超大豪雨為累積雨量達到350毫米以上。

氣象局提醒,增列特大、超大豪雨兩級,並不代表大雨、豪雨特報就可以忽視,不僅民眾要加強防災,地方政府更應該視當地需要,加強防災系統。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葉天降指出,未來氣象局仍會先發布豪雨或大雨特報,讓民眾有所警覺,如果觀測降雨量可能達到一定值,氣象局會在3到6小時前再發布特大或超大豪雨特報。

據學者研究發現,如果24小時內累積雨量達到200毫米以上,很多山區就有可能發生土石流,而24小時內累積雨量達350毫米以上,許多地區就可能發生淹水。

氣象局提醒,不要因為增加豪大雨特報的分級而低估「大雨」或「豪雨」可能帶來的災情,仍應提高警覺,因為降災不只和當地有關,也與過去降雨量、上游降雨量、土質有關。葉天降指出,氣象局發布超大或超大豪雨後,會通報相關單位,提供各防災單位進行相關作為。

各界也質疑,豪雨特報指的是未來24小時累積雨量達130毫米,但最近幾次豪雨,一天之內就可以降下600~700毫米,阿里山等山區更逼近1000毫米;30年前訂的「大雨」及「豪雨」特報標準,是否已經不夠用?

其實,氣象局早有增列豪雨等級的打算,此次豪大雨成災,受到各方批評,因此提前在昨天宣布增列24小時內累積雨量達200毫米的「特大」豪雨等級,及350毫米的「超大」豪雨等級,並於昨天生效。

氣象局預報中心副主任吳德榮表示,「特大」豪雨標準是比照農委會的土石流標準,「超大」則與水利署成立水災應變中心的標準相同;因此,未來這兩類豪雨特報不但可與放假標準連動,也可作為啟動各項防災機制的依據。

人事行政局長李逸洋昨晚表示,七二水災後,人事局已修訂「天然災害停止辦公上課作業辦法」第2條,規定依據氣象局觀測或預報,各地區雨量已達當地「雨量警戒值」也可作為停止辦公上課的條件之一,人事局已授權各地方政府自行訂定轄區內「雨量警戒值」,報行政院核備。未來一旦氣象局發布特大豪雨、超大豪雨警報,地方政府即可依據各地雨量是否達當地「雨量警戒值」決定放假與否。目前部分縣市已呈報「雨量警戒值」,人事局將彙整各縣市資料,報行政院核備後,再對外公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