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/21/2004

台灣濕地

【剪貼文章】
進入課程的尾聲時,陳老師以影音方式,介紹「台灣的濕地」,其濕地(Wetlands)存在於台灣漫長的海岸線上和內陸溪河水灣邊,它是自然界土地與海洋之間的緩衝區,也是蘊孕人類生存資源的發祥地。

濕地功能在社會經濟價值方面,能夠減緩洪水、保護海岸、補充地下水、繁衍魚貝類、觀光遊憩及教育科學研究等。學者有講述到,難以將濕地產能量化,但在相同的面積下,濕地生產力比一般農地多出六倍以上。

在濕地這樣富含生物的自然教室中,我們可親眼目睹繁雜的食物鏈,以及各種生物相互依存的關係,例如:有著「兵蟹」著稱的短趾和尚蟹,牠們在地表活動時,常成群結隊,聲勢浩大,就如同行軍的軍隊,因行走方式為向前行,而不是像一般螃蟹是橫走著,故有「兵蟹」之稱。

短趾和尚蟹,潛沙方式也很好玩,當牠受到驚擾時,則斜立身體,以逆時針向下旋轉,隨即隱沒於沙泥中。另外日本人稱牠為「搗米蟹」,因為牠們攝取沙泥中有機質為食,彎曲的雙螫叼取表土,動作有如搗米,而著稱。

不過在生物界食物鏈中,有著一物剋一物的道理循環著,例如:短趾和尚蟹,雖牠們受威脅時,會快速潛入泥沙中,但角眼沙蟹和頑強的黎明蟹都會吃牠,甚至水鳥、黑面琵鷺也來參一腳,而短趾和尚蟹因其體色漂亮,也被人類列入為販售的對象,人類是所有生物界最害怕的天敵,因為人類的好奇心使然,而使得海洋環境遭受迫害。

在濕地著名的植物相「水筆仔」,春夏季節時,水筆仔果實體成熟,由綠色轉為深綠,先端呈紅褐色並開始掉落在軟泥中,若不能順利固定於軟泥中,亦會隨波逐流到較合適生長地再落地生根,在網路上查尋到,水筆仔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胎生植物教材,胎生苗在春天落盡後,隨即長出紅色花苞,夏天逐漸開出白花,有淡淡的花香,落花後胎生苗再由果實中長出,並趁著冬天一直生長。

在這樣的自然生態教室中,要秉持著一個原則,那就是不管在任何野地作自然觀察時,一定不要忘記,在那裡的所有生物都是主人,而我們人類只是訪客,我們必須尊重主人,不可有干擾或傷害它們的任何行為發生。

「前人重樹、後人乘涼」,若將這樣的心態,持續放置在這塊純樸、鄉土化,並有著「美麗福爾摩沙島」之稱的台灣島上,我相信自然界可以生生不息,永續下去。

0 Comments:

張貼留言

<< Home